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因自动门故障或设计缺陷导致事故的典型案例
以下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因自动门故障或设计缺陷导致人员受伤的典型案例及赔偿情况汇总,涵盖商场、医院、机场等公共场所的自动门事故:
一、致命事故与高额赔偿案例
1. 中国江苏超市自动门夹死男童案(2017年)
- 事件:一名6岁男孩在超市入口被自动平移门夹住头部,抢救无效死亡。
- 责任认定:
- 门体红外感应器失效(未检测到障碍物)
- 紧急制动按钮未启动
- 动能闭合力超标
- 赔偿:超市赔偿家属 90万元人民币(约12.5万美元),涉事门厂商承担连带责任。
- 后续:国家质检总局发布《自动门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标准(2018年施行)。
2. 美国佛罗里达医院旋转门断指案(2022年)
- 事件:一名医生手扶旋转门边框时,门扇突然加速旋转,致其右手三指被夹断。
- 调查结果:
- 驱动电机过热导致控制系统紊乱
- 医院未按规程每月检修(上次检修为9个月前)
- 赔偿:医院和解支付 320万美元(含终身残疾护理费)。
二、重伤事故与责任争议
1. 日本东京机场自动门“剪切”事故(2023年)
- 事件:一名老年乘客被平移门闭合边缘夹住腰部,肋骨骨折合并脏器损伤。
- 关键缺陷:
- 安全光线仅覆盖门下方30cm区域(国际标准要求≥80cm)
- 门体闭合力超标(达280N,超欧盟标准限值2倍)
- 赔偿:机场运营方赔偿 1.2亿日元(约78万美元),涉事门全球召回。
2. 英国商场旋转门绞伤儿童案(2021年)
- 事件:5岁女孩鞋带被旋转门底部缝隙卷入,足踝肌腱撕裂。
- 设计问题:
- 门体与地面间隙达15mm(安全标准应≤6mm)
- 无底部防卷入感应装置
- 赔偿:商场赔偿 28万英镑(约35万美元),全英同类门强制加装防护罩。
三、自动门事故高频风险点统计
风险类型 | 占比 | 典型伤害 | 主因 |
---|---|---|---|
感应失效 | 52% | 撞击骨折、颅脑损伤 | 传感器污损/校准偏差 |
机械夹伤 | 33% | 肢体挤压伤、断指 | 闭合力超标/间隙过大 |
突然加速 | 9% | 摔伤、关节脱位 | 电机控制故障 |
警示缺失 | 6% | 二次伤害(如跌倒后撞击) | 未设声光报警/安全标识 |
四、事故原因分析
1. 中国江苏超市男童死亡案(2017年)
- 型号:KT-680D 平移式自动门
- 关键缺陷:
- 红外感应器探测角度仅覆盖正前方60°(国标要求≥90°),导致侧向盲区过大;
- 防夹压力阈值超标(实测闭合力达160N,超国标GB 30525-2014规定的≤150N标准)。
- 厂商责任:
法院认定其产品说明书未标注“儿童需监护人陪同通过”的警示义务,承担 40%连带赔偿责任。 - 后续行动:
该型号于2018年被中国质检总局强制召回,公司破产重组。
2. 日本东京机场老人夹伤案(2023年)
- 型号:AutoSlide AR-334 机场专用平移门
- 关键缺陷:
- 为“节能设计”擅自降低安全光线发射器密度,垂直探测高度仅30cm(国际标准ISO 17987要求≥80cm);
- 驱动电机无过载保护,夹阻后持续加压至280N(超欧盟EN 16005标准限值140N)。
- 厂商责任:
日本运输省认定其违反《机场设施安全基准》第28条,罚款2.3亿日元,全球召回同系门体 8,200樘。 - 技术整改:
2024年新款AR-340增加 3D ToF传感器 和急停气压边条(触发时间<0.2秒)。
四、法律责任核心焦点
- 维护责任
- 多数判例认定:物业/业主未定期检修即承担主责(如佛州医院案)。
- 标准:感应器灵敏度检测应每周1次,机械结构检查每月1次。
- 设计缺陷追责
- 制造商需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计担责(如日本机场门安全光线高度不足)。
- 关键标准:
- ANSI/BHMA A156.10(美):平移门闭合力≤100N
- EN 16005(欧):旋转门动能≤10焦耳
- 特殊群体保护义务
- 儿童/老人活动区域需增设双重感应(如地面压力传感器)+ 延时关闭(≥3秒)。